一 疯子
他妈妈对他说,你人生的意义就是为这个冰冷漆黑的世界,带来快乐。
他一直是这么做的,即使当他哭泣的时候,发出的仍是笑声。
(资料图片)
一直被告诫保持高兴的人,往往一刻也快乐不起来。而叮嘱亚瑟保持高兴的妈妈,是他一生悲剧的源头。不,源头应该更远一些,是那个抛弃了母子俩,用谎言演示一切的市长竞选者,托马斯·韦恩。
这该是怎样虚伪的人,才能够在曾倾心的女人面前,告诉她孩子是领养的,而她自己是一个疯子。三十年后,对二人依然不闻不问,甚至恶语相向。可怜他的小儿子,一辈子也没学过笑,还亲眼见证父母被枪杀的景象。
没有一个精神有问题的人的父母是会爱孩子的,从亚瑟开场那让人心碎的大笑开始,就预示了他的身世。被父母抛弃,永远是不可愈合的伤口,永远鲜血淋漓,即使引爆那颗炸弹。和《杀死伊芙》中的薇伦内尔一样,亚瑟在始终没有得到那个可以让他宽慰的答案之后,选择了终结母亲的生命,也封死了自己痊愈的可能。
二 小丑
不知道是异曲同工,开始相互启发,《小丑》中数百个带着小丑面具的人包围市政府(似乎是)的情景,像极了西剧《纸钞屋》里西班牙银行外数百位带着达利面具的红衣服们抗议的样子。
抗议是一种狂欢,杀人者是英雄,这样的现象只有在体制逐渐溃败,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出现。这样的故事能出现在银幕上,也不知道是不是和西方弑父、反抗和自由的传统有关。不管怎么说,瘦弱的亚瑟成为群众的英雄不是一个偶然,而使他举起枪向殴打他的华尔街精英扣下扳机的冲动,和这个社会所有冷漠的粗鲁的人都不无关系。
“是只有我一个人这么觉得,还是这个世界真的疯了?”亚瑟问。
他面前充当他心理医生的社工女士感叹了一番糟糕的社会环境,接着又例行公事般地询问他的状况。后来,亚瑟无法忍受她不够认真的倾听,却得到这样的回答:预算缩减,我也要失业了,这将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说到底,这位给不了真诚的医生,也是一个被漠视的可怜人。
那个坐在囚车里,迷恋着外面暴乱景象的小丑,已经不再是那个克制的照顾妈妈的想让自己开心的亚瑟。突然有点理解为什么川普的支持率一直这么高,那些被体制忽视的人不那么关心气候变暖社会秩序,只是希望发泄一种情绪,表明一种态度:我要被看到。
但是没有什么暴力和破坏真正值得被称赞,即使它是一种合理的宣泄和抗争的象征。在那场混乱的大火里,谁能说清楚最后受害都是有罪者,破坏结束后又留下什么呢?
三 喜剧
“我的人生就是一部喜剧。”小丑说。
“那么,也就是说,你觉得杀人很好玩?”默里问。
不得不说,最让人意料不到的就是亚瑟最后开枪杀死默里,这个曾经给他父亲般的拥抱(或许是一种幻想)以及站上电视直播舞台机会的人。后来的新闻报道讽刺地说道(也许是小丑的原话),起因关于对笑点的不同理解。
可能是因为期待太高了吧,毕竟他曾把默里当作父亲一样的人物,最后等来的只是默里对他的嘲讽,尽管在默里看来亚瑟浸满血泪的笑声只是一种喜剧手段。
亚瑟是在杀掉母亲之后顿悟的,那时小丑部分的意志已经占据了他身体中的大部分位置。于是有了他在直播上对好笑的理解:好笑都是主观的。如果你认为善是好笑的,那人生就是一个悲剧,而如果认为杀人也是好笑的,那人生可就是一部喜剧了。
终于完成“弑父”行为的亚瑟,完全成为了一个小丑。他在暴乱的中心,人群的高处,跳起欢快的舞蹈。
Copyright © 2015-2022 娱乐头条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0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