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人才故事」刘清国:扎根大山三十余载 写出群众致富的“热作经”

发布日期:2023-08-04 18:48:14 来源:天眼新闻

时下,正是望谟县芒果采收期,满山遍野的芒果散发清香,采收后一箱箱销往全国各地。

作为望谟芒果产业发展的推动人之一,刘清国沿着芒果种植区域,一处处记录、调研当前芒果的产量、销售情况,为进一步芒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继续探索。

刘清国,贵州省农科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热作所)副研究员,也是热作所派驻望谟县省级科技特派员。1992年以来,刘清国从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毕业分配到热作所,从事大学里的主攻专业热作产业的育种、栽培和推广研究,先后成功选育出了台农一号、金煌和金凤凰三个品种,让贵州作为全国9个南亚热作省(区)之一,成功填补种植芒果的空白。


(资料图片)

以真情换取群众热情

一副眼镜、一身运动装、一脸笑容和夹杂着口音的普通话,这是记者对刘清国的第一印象,对于望谟县群众来说,第一次见到刘清国时,这样的形象一点也不像专家。

“刚来这里的时候,刘老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外乡人’,但现在我们都把他当成最信任与依赖的亲人。”说起刘清国,望谟县油迈瑶族乡纳王村村民岑继南这样说。

刘清国与纳王村结缘始于2013年,作为省委组织部“整乡推进,同步小康”工作队员,刘清国来到望谟县油迈瑶族乡,进行走访和探索当地产业发展的契机。

芒果在望谟本属于舶来品,此前也有农户散种和发展过一批,但规模不大。

在经多次调研走访,刘清国发现,望谟县油迈乡位于低热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维持在22℃,冬无严寒,非常适宜当前自己研究的芒果种植,加之有一定的芒果种植数量,与当地农业等部门商议后,决定推广种植芒果。

可当动员村民大力发展芒果种植时,大家认为芒果产量低、效益差,几乎没人愿意拿出自己的土地来做“实验”,这个结果让刘清国十分沮丧。

为了打消群众疑虑,刘清国决定亲自示范种植,和油迈乡平卜村的王卜讽达成“协议”,将他家原有产量极低的3亩芒果作为示范基地进行管护。在往后的日子里,刘清国还时常“厚着脸皮”邀请农户实地参观,讲授施肥、修剪、套袋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流程以及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

群众看着这个用普通话对自己说个不停,把果苗当作宝贝的“眼镜”专家,越发怀疑他是个假专家。

然而,到了收获的季节,刘清国自己管护的芒果种植示范基地迎来了丰收,当乡亲们看到王卜讽家种植芒果的经济效益是以前种玉米的5倍以上时,立马意识到这个“眼镜”专家是有真本领的,跟着他干绝对有“盼头”。

于是,他的示范田也从此前的“形单影只”变成了“前呼后拥”,要求扩大种植面积的有之、请教管护技术的有之、邀请到山上指导种植的有之……

一个人人“拒之门外”的冷门产业顿时变得热门起来,此时,油迈乡乃至望谟的芒果产业也正式起步,刘清国在望谟的帮扶工作也迈出了第一步。

用真心温暖百姓民心

脱贫攻坚期间,望谟县探索群众增收渠道,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望谟县芒果从13年的400余亩不断增加。至目前,望谟县芒果产业种植面积达10.96万亩,挂果面积5.3万亩,产值逾2亿元。

“产业面积扩大,群众技术跟不上,要让芒果产业真正产生经济效益,让农户安心种、放心收,‘手把手’教学服务必不可少。”刘清国说,芒果刚发展种植时,自2014年以来和张正学等热作所同事不断对当地芒果种植农户开展芒果种植管理培训。

从施肥、修剪和套袋,刘清国和热作同事不断推广科学种植相关技术。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以来刘清国组织举办芒果栽培技术培训220余期,培训55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00余份,通过持之以恒的技术培训,培养50余名本土科技人才和致富带头人,使群众掌握了芒果的种植技能,为芒果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只要我有需要,刘老师都会有求必应,及时为我解决技术上的难题与困惑。”油迈乡平卜村村民王先赐说。

去年受气候反常影响,出现芒果开冬花现象,影响芒果生长和发育,刘清国带领芒果产业组成员及时开展诊治、开方,发放农药和肥料共计19万元,避免可能导致的经济损失。

为进一步推广芒果等热作产业种植技术,刘清国先后在油迈、蔗香、昂武、桑郎、王母、乐元等乡(镇、街道)指导建设芒果标准化示范基地4000亩,带领芒果团队在望谟县桑郎、昂武、乐元、油迈等乡镇开展科技指导服务,帮助解决芒果冰雹灾后处理、冬季早花控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问题,切实解决农业技术难题。

理思路拓展致富道路

2011年,为响应统一战线黔西南“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建设,刘清国把芒果带到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在这里,开启了科技助推黔西南芒果产业发展之路,实现了芒果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的转变。2014年6月,在贵州省委组织部的帮扶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技术支持下,刘清国在望谟县油迈乡平卜村成功建设260亩芒果标准化示范园。2016年1月,又一个生态芒果标准化示范园在望谟县蔗香镇蔗香村羊干石组建成。两个芒果标准化示范园分别在2014年和2017年获得农业农村部的认定,成为贵州芒果产业发展的样板。

2016年6月,经望谟县人民政府协调沟通,刘清国开始担起协助产业发展的工作,主要负责全县芒果、澳洲坚果等产业发展技术指导。在他的带领下,望谟芒果团队的“山地芒果新品种鉴选及配套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获得贵州省2019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步步向前进,一点点在改变。近年来,在像刘清国一样的农技专家影响和帮扶下,望谟县发展芒果种植10.69万亩,获得“望谟芒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和“油迈芒果”商标,生态芒果标准化示范园平均亩产量达1100公斤。

今年7月下旬,望谟县举办首届芒果节,进一步推动望谟芒果产业上行,提高望谟芒果的影响力,助力望谟芒果产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望谟县芒果产业正向着康庄大道上走,群众增收效果越来越明显。我一方面还会继续把技术要点传授给种植户,让种植户种得出好果,卖得出好价;另一方面,将持续做好芒果新品种选育,选育出更加适应望谟产业发展的好品种,让农户收益更好、产业更兴旺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产业支撑。”对于未来望谟芒果产业发展,刘清国早已作好了计划,继续扎根基层开展服务,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加快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继续书写自己的热作论文。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娱乐头条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0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